1.门店应该有区别于其他店面的设计上的亮点
美好的事物,人人都喜欢,好的店面设计和陈列自然也更容易吸引到顾客。
2.请经常检查货架,不要视货架缺货而不顾
如果货架上的商品已经销售出去,请及时补齐,如果暂时缺货,
<1>做好缺货标识,并致歉,同时写明大概到货时间;
<2>用其他同类或相关商品代替该位置;
<3>若无商品替代该位置,则应重新调整该位置的陈列方式。
3.请收银台工作的店员操作迅速一些
让顾客等待一分钟,顾客会感觉等待了5分钟。稍不慎就会让顾客产生久等的感觉。为了顾客着想,请利用自己的智慧来提高收银处理效率。
建议:
<1>可以设置顾客等待区,提供免费书籍或小食;
<2>店面将产品与咖啡茶饮、小食相结合的形式,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成就;
<3>采用智能设备,智能结账,缩短结账时间;
<4>顾客手机下单,工作人员提供免费配送或邮寄(这里可设置会员等级,根据等级提供相应的配送服务)。
4.以顾客角度逛一逛店面,并体验一下消费流程
亲自从店面的入口进入,看看顾客经过怎样的走动路线才能更方便地看到店内的商品,并据此调整店内陈列。体验整个消费购物流程,以更好的改进并完善用户体验。
5.在顾客能看到的范围内不要放置多余的杂物。
不论是收银员背后杂乱堆积的票据,还是店内的空箱子,还是不加隔离的备货区,都会造成一定的视觉污染,从而影响用户体验。这种情况一般在类似于赛格电子市场、电子数码港,以及三四线城市的路边小店等地方比较常见,而大部分店面几乎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6.把握每一个可以宣传的机会
不论是商场的联合活动,还是适时的节日促销,热点营销,都有可能为商品销售提供有利的机会,适时的做出相应的店面装饰和节日氛围(尽量保持在一周至少一次的门面装饰变更),使店面生机勃勃的同时,也给顾客带来一种就算一周逛一次,每次也都会有新的体验,让顾客觉得常逛常新,甚至是期待每一次的更新。
说到线下宣传,不定期的会员小聚或者社区活动,也不失为一项展现品牌和产品的好机会,这样的活动,互动性相对较强,宣传商品的同时又增加了交流和互动机会,也增加了顾客的忠实度和粘性。
7.店面应该制作独立的工作指导书
再小的店面也都应该有一份工作指导书,作为工作时的指导和参考,也应该不定期的对指导书进行更新完善。即使总部有统一下发的指导书,也应根据当地文化和市场环境等做出较合时宜的调整。这样一份工作指导书能够使员工尤其是新员工更好更快的适应并展开工作,同时也让每一项工作和考核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员工间不必要的矛盾和争执。
关于店员
1.店员请更多地面带笑容、更多地与顾客交谈
零售业是依赖顾客才存在的销售行业。与其他店相比,自己店的店员笑容如何?他们主动打招呼吗?请不要一看到顾客就采取回避一走了之。当然,也不能距离顾客太近,触碰顾客的安全距离(美国心里学硕士邓肯说过:1.2米是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除非是你特别信任、熟悉或者亲近的人,否则无论是说话还是其他的交往,逾越了这个距离,都会让你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另外,店员不要聚在一起聊天,会给顾客留下不好的印象,同时也不便于和顾客交流,例如,当作为顾客的你想要了解一款产品时,店员又在远处聊天,你不知该问谁,这样大大降低了你购买的欲望,所以店员较好分配在各自负责的商品区域,且非必要情况下,工作时间应减少店员间不必要的交流。
2.希望店员不要向顾客提供摸棱两可的信息
店员应更多的了解和熟悉所负责区域的产品的相关信息,较好对同类型的产品也能够熟悉,以便更好的为顾客介绍和分析产品。较好做到,偏中高端的产品逐一培训,简单的小产品可以不做培训,但至少店员应该知道该产品是什么或者做什么用途。
在苏州中心某家大约一百平五六名店员的店里,在较为显眼的位置看到几支颜值较高的笔(开始时只是猜测是笔,但并不十分确定)分别放在独立的黑色盒子里,甚是美观,店员也很热情的走到我旁边,“你好,请问这盒子里的是笔吗?”店员并没有立即给我解答,而是面露难色,“应该是吧。。。”,此时我看到旁边有一张疑似产品介绍的卡片,“你去招呼其他人吧,我再看看”,这才勉强化解了尴尬,而卡片上清晰的写着对该笔的介绍,整个使用过程清晰明了,而且还有配图。
一开始,我在为自己没有看到该商品的介绍卡片而麻烦店员感到自责,但转念一想,如果这是我的店,而我的员工对摆放在显眼区域,且本就配有商品介绍页的产品都不熟悉,又怎么能指望他对其他产品熟悉?
店员向顾客提供的信息,应尽可能的专业,而不是模棱两可。
还是在苏州中心,另一家,面积**过三百平的店面,主要销售家居生活用品,但店内只有三名店员,我在店里慢慢悠悠逛了两圈,三名店员一直在一起聊天,我仿佛空气一样的存在,好不容易将一名店员叫过来,“你好,我在其他店也看到过类似的商品,但价格几乎是你们的十倍,我不知道应该买哪个,能告诉我区别吗?”“区别?当然有区别,人家是**,当然贵!”“用起来?效果区别大吗”“我怎么知道!我又没用过!你想知道,都买回家用一下不就知道了吗!”说完,回到之前的地方,继续聊天。。。留下我*自在空无一名顾客的店内凌乱。
我想,这可能不单单是对产品不熟悉的问题,显然态度都不端正。在店外徘徊了一会儿,依旧无人进店,我可能是那个下午一打扰他们聊天的人吧。。。
3.希望店员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当顾客有疑问时,店员应该尽可能的进行专业解答,实在无法解答,可以让其他同事代为解答,当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应该做到准确无误解答,当问题多次出现,可以写进员工指导手册,并给出几条专业解决方案,以为新员工或类似问题提供参考。遇到问题只会和顾客说,我也不知道的员工,不会是一名称职的员工。
4.希望店员能抱有“今天将它全部卖完!”的热情
一进入商店就能感觉到一股充满热情的气氛。这种“想方设法将商品全部卖完”的热情也能传递到顾客那里吧!如果将商品只是很平常的摆放,并摆出一副卖不掉关我什么事的表情,顾客可能看都没心情看吧。保持着顾客就是上帝,即使不买,看看也欢迎的热情,为每一位顾客真诚热情的提供帮助和指导,只要顾客的心不是冰做的,都是会感受得到的。
5.请店员在店里也要保持一种竞争心态
店员间关系良好很重要,但从相互切磋、进取的意义上来讲竞争也是必要的。只有相互学习,相互竞争,才能不断进步,当你能力提升了,业绩做的好了,待遇自然提升了,所以当店员的业绩都得到了提升,整个店面的业绩自然也会上一个台阶,否则大家都不思进取,较终毁的不仅是一个店,更是自己的前程,一个没有任何竞争力的店员,自然到哪家店都很难飞黄腾达。
6.请把顾客当朋友
把顾客称为朋友可能会感觉有些不自然,但也常会听到一些顾客说“我和那里店员是朋友呢!” 其实,重点不是在朋友,而是朋友间的相互信赖,购买同样同价同质的东西时,一个是陌生的店面,一个是“朋友”的店面,更多人会选择信赖朋友。
关于店面和店员,需要注意的细节其实还有很多,正所谓细微之处见成功,不论你是员工还是老板,当你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了,做出色了,你也就离成功更近了!
阿里要“新零售”、京东要“无界零售”、苏宁要“智慧零售”,手机店该要什么零售(上)
如今,零售业态各种概念层出不穷,尤其是自互联网大佬马云喊出“新零售”概念之后,京东喊出“无界零售”、苏宁喊出“智慧零售”;而雷军又以小米之家新业态,喊出了“科技届的无印良品”,让浸淫传统实体几十年的零售人晕头转向,傻傻分不清楚... ...
的确,那些互联网人,由于资本推动,必须人为制造趋势与概念,而且要是自己的。
小米、京东也好,阿里、苏宁也罢,这些围绕着“新零售”的故事总是要讲的;那么,作为想做创新与升级的手机零售人而言,有必要了解些这三家的“新零售、智慧零售和无界,到底是如何衍生的,都是什么样的?
马云的“新零售”
阿里“新零售”这一概念,源于2016年10月的云栖大会。
在这次大会上,马云称:“自由个性的零售时代,纯电商已死;未来十年,是新零售的时代,线上线下必须结合起来。”
马云的小算盘打的非常清楚,电商的“客单价低、用户体验差及假货泛滥”等天生短板,注定做不大(30%,是电商份额天花板);而线下实体天生体验优势,加上消费群年轻化大趋势下,阿里必须改变与传统实体的敌对关系。
其实,阿里真正想要的是通过自己积淀数年的交易大数据和支付技术手段,为线下实体赋能;打通线上线下,来营造“人、货、场”的融合消费场景。
现在,马云目的初步达到了,想想你多久没有带过现金了?你的门店用支付宝收了多少钱了?仅仅花呗、支付宝等,不仅为你赋能,更重要的是获取了大量C端交易数据,有了这些数据,就等于对你的经营了如指掌。
那我们不能中马云的圈套,不用这些东西!别别别,先别这样以“二元论”的态度来拒绝,再来看看京东的“无界零售”想要干什么。
刘强东的 “无界零售”
和阿里的“技术赋能”稍有不同的是,刘强东的“无界零售”虽然也是通过互联网基础上,讲述“人、货、场”新概念;但切入线下实体的焦点,则是“场景打通”。
在京东的“无界零售”概念中,在未来零售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将趋向于无界化:无界的场景、无界的入口、无界的购物方式;千人千面,所见即所得;无界零售带来的就是“场景联通、数据贯通和价值互通”。
其实,不管怎么说,京东认为,无界零售的本质还是“不断改善用户体验(产品、价格、服务),优化成本,提升效率。而不是单纯的线下线上,而是将这种模式嵌入到购物的各个场景模块,达到场景无限、货物无边、人企无间。
张近东的 “智慧零售”
作为互联网转型较早,也较彻底的苏宁,在其他大佬都提出“新零售”概念,自己岂能示弱?
张近东认为:未来的零售,线上线下边界将区域模糊化,竞争需要回归到零售的本质——深耕并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掌握行业先进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方能成就基业长青。
什么意思?你是不是有些糊涂了?
先看看这个... ...
说白了,苏宁的智慧零售,就是想运营互联网技术来感知消费者购物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商家制造生产,从而进行产品优化,实体提供服务优化。简单而言,就是“三全+三化”,全渠道、全产业、全客群,场景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其实啊,无论是阿里的“新零售”,还是苏宁的“智慧零售”、还是京东的“无界零售”,都是依托于自身的“讲故事”行为;好像与自己有点关联,若再仔细想想,与自己貌似又没太大实际价值。
那么,作为传统手机零售店,自己的“新零售”该往哪个方向走?